巴蜀學校創辦于1933年,創建人乃原國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它坐落于嘉陵江畔的張家花園,原是一所集幼稚園、小學、初中和高中于一體的聞名遐邇的私立學校。創建初期江蘇教育家周勖成由黃炎培親薦出任首任校長,盧作孚、康心如、何魯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誠樸”校訓,其意為: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誠實毋欺,樸實無華。1950年新中國解放后,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接管,成為西南局干部子弟學校,鄧小平同志親口指示“一切不變,只許辦好,不許辦壞”。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學校交重慶教育局直管,1955年8月,巴蜀學校一分為三,中學部改為重慶市第41中學校。1991年更名為重慶市巴蜀中學校。
新世紀的巴蜀中學,學校有一個目光遠大、思想先進、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1998年由時任校長傅唯泉創造性提出了核心辦學理念:教育以人為本,校長以教師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他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和歸宿點都必須是“人”,必須是發現、挖掘學生潛能,注重學生人格塑造和情商開發,張揚人的個性的教育。“以人為本”不單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也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在此基礎上,2010年,學校新任領導班子又深化提出了培養“善雅志”社會英才的德育理念——善為根,雅為骨,志為魂。善為根。善養于心,孝慈誠讓;上善若水,厚德濟生。善,乃立人之根本。雅為骨。雅修于情,高潔慧美;雅潤如玉,君子淑女。雅,乃處世之風骨。志為魂。志立于行,堅韌精進;志比鴻鵠,胸懷天下。志,乃成才之魂魄。張揚個性,挖掘潛能,是巴蜀中學的辦學特色。培養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龍的傳人,培養具有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文明的人,培養勇于創新、善于學習的智慧的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的人,培養腳踏實地、勤奮實干的務實的人,這是我校的培養目標。
目前學校格局為一校四區:黃花園本部校區、魯能巴蜀中學校區、金科巴蜀中學校區,龍湖巴蜀學校校區,總占地340畝,總建筑面積255601平方米,是全國中學辦學規模最大的中學之一。
巴蜀中學是重慶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北京大學首批校長實名推薦制中學,清華大學首批自主選拔“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格中學,連續四屆入選中國百強中學,2011年入選美國馬里蘭大學評選的中國高中五十強(第23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全國國際象棋高水平后備人才培訓基地,CCTV“最佳雇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學校”和“全國校園文化特色獎”,全國德育先進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影響重慶教育十大品牌中學,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重慶市民主管理示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