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6年(1947)春由來鳳驛站竺云寺住持僧善應,富商鄧善之等人創辦。由僧善應作董事長,由于僧善應和鄧善之兩人的名字中都有“善”字,再又取《四書·五經》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句中的“明”、“善”二字組成,故取名為“璧山縣私立明善初級中學校”,簡稱“明善中學”。1953年1月璧山縣人民政府接辦,改校名為“四川省璧山縣初級中學校”。1956年開始辦高中。1959年5月23日經江津專署批準更名為“四川省璧山縣來鳳中學校”。1961年11月因自然災害停辦。1962年秋恢復初中,校名恢復為“四川省璧山縣初級中學校”。1975年5月經江津地區革命委員會批準為高完中,定校名為“四川省璧山來鳳中學校”。1983年4月,被列入四川省地市級重點高中。1997年重慶市為直轄市后,定校名為“重慶市璧山來鳳中學校”。2005年4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為重慶市重點中學校。
六十載風雨滄桑,六十載勤奮耕耘。來中人始終堅持以“明德、親民、至善”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學校的辦學思想,以“辦高質量有特色的現代化名校,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為學校的辦學目標,以“明德、親民、至善”為校訓,以“勤奮守紀、求實創新”為校風,以“勵志勤學、善思求真”為學風,以“敬業善教、嚴謹博精”為教風。為各類高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建設人才,榮獲了重慶市重點中學、市文明單位、市文明學校、市德育示范校、市民主管理示范校、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
從開明士紳鄧善之、僧善應捐資募款掛出“明善”校牌,到巍巍校門閃耀著重慶市重點中學的光輝;從教師不足十弟子未滿百,到擁有90個教學班,學生5200余人,教職工340人,擁有重慶市骨干校長1人年,中高級職稱教師213人,市縣學科帶頭人、教師、骨干教師42人,研究生課程結業28人的師德高尚、愛崗敬業、開拓進取,學識淵博、教藝精湛,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還長期聘用歐美外籍教師任教。從平房夾壁蒿草窄園,到校園環境優雅,擁有氣勢恢弘的教學大樓,寬敞明亮的科技實驗樓,典雅恬靜是男女生公寓,高檔舒適的學生餐廳,高規格的實驗室、電子監控系統、校園網及多媒體系統、圖書閱覽室、標準游泳池、設施完善的運動場、健身房,到校園擴疆200余畝的一校三區(璧山來鳳中學、璧山縣來鳳鎮初中、璧山縣丁家中學高中部)空前盛景……,無處不展示著來中人“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來中精神。
學校管理科學,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考核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素以管理嚴,校風正,學風濃備受社會各界贊譽,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學”,對學生思想和學習實行“處室負責制”、“年級組負責制”、“班主任負責制”,工作任務到崗、責任到人、檢查到位、獎懲分明。
學校教育科研立足以“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科研培師、科研育人”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樂學、會學、成才,學校承擔市級立項課題多項。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獲省級獎勵100余篇,100余人次參編書籍,公開發行10余本。實現了教學質和量的雙豐收,先后輸送朱昌覲、楊建等多位同學進入北大、清華等大學深造。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第九屆全運會摔跤冠軍陳星強,亞洲青年柔道錦標賽冠軍陳海燕;初68級2班學生周光華:現為成都軍區某部后勤部長,少將軍銜;高75級學生薛方全:現任重慶世紀民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重慶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重慶光彩事業促會副會長,重慶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重慶市人大代表,湖北恩施洲政協常委。他創辦和率領的公司已成為擁有8億元資產、年利潤超億元,2001年躋身于重慶民營企業50強,他已直接捐助一千六百多萬元扶貧濟困;高78級學生萬大慶:博士,美國加洲大學終身教授,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從1991年起,他應邀在普林斯頓、哈佛、麻省、牛津、劍橋、貝克萊、柯朗、清華等著名大學和國際著名科研機構作了九十八場演講,已經主持完成了兩項美國國家基金、主持并將完成中國科學院百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海外杰出青年基金、主持我國“信息科學中數學理論與應用”等重大科研項目。曾獲第二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晨興數學銀獎”和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B類),這是年輕華人數學家取得的最高榮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面對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今天的來中人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衷共濟,頑強拼搏,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辦學特色,正在描繪光輝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