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松樹橋中學,位于渝北、江北、沙坪壩、兩江新區四區交界核心地帶,是一所由重慶市渝北區教委主管的公立全日制高完中,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優勢獨特,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學校設施一流,規劃合理,布局精致,為師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良環境。學校待遇優厚,尤其關心新分配教師生活起居,為新教師提供過渡性住房,工作日提供早中晚三餐,兩個校區間上班均有校車往返接送,切實解決新教師食宿行困難。
目前,學校共擁有松樹橋、冉家壩兩個校區,占地面積近100畝,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教學班72個,學生近4000人,教職工329人,其中在崗專職教師323人,中學研究員2人,高級教師90人,國家級科研骨干教師2人,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1人,重慶市名師3人、學科名師5人,重慶市學術帶頭人1人、學科帶頭人4人,重慶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5人,重慶市特級教師2人,市級骨干教師16人,區級名師、骨干教師100余人,碩士以上學歷及研究生課程班結業150人。有3名中青年教師被遴選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孔子學院任教交流。有近260名教職員工分別獲得國家及市區骨干校長、勞動模范、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等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近年來,在區委區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區教委的直接領導下,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辦學質量和社會影響不斷提升,多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牛津等知名高校,相繼榮獲全國特色學校、全國科技教育示范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創新型學校、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優秀學校、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范基地、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慶市安全文明校園、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重慶市優秀家長學校、重慶校長讀書會會員單位、重慶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重慶市中小學機器人活動競賽基地、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基地學校、重慶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示范學校、重慶市衛生單位、重慶市衛生與健康保健促進示范學校、重慶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國防教育示范學校等近600項獎勵和榮譽稱號。
在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開發智能,發展個性,涵養正氣、造就英才”的辦學理念,“學做人、會讀書、勤鍛煉、勇拼搏”的校訓,“團結、文明、勵志、奮進”的校風,“精深、身教、善導、探索”的教風,“刻苦、互學、善思、向上”的學風。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還提出了“松風樹人”的德育理念,帶領全體教師“培育松中鮮活小樹,造就社會參天大樹”,引導學生秉承松柏精神,奠定人生發展基業。
在立德樹人上,德育工作以“品格德育”理念為指導,繼承和發展學校多年來優秀的德育工作傳統,不斷拓展德育工作的新內涵、新熱點,不斷探索德育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加強德育工作的力度、深度,取得了較好效果。繼續完善了德育隊伍培訓機制;積極選派班主任參加國家、市區級各類德育培訓。開展每月一次常規主題班會活動,學校將加強對主題班會的統一管理,科學規劃,讓形神兼具的主題班會活動成為德育工作有效高效的主要特色。成立德育研究中心,以“提高班主任專業化水平、促進班主任隊伍專業化發展”為方向,重點研究本校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學生成長過程的個案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辦法,不同學段的學生的思想引領,價值觀培養的有效途徑。體育藝術活動豐富多彩,成效顯著。體育科技藝術節(演講、書畫作品展和現場書畫、科技作品展和現場模型組裝、舞林大會、器樂比賽、手抄報展、達人秀、攝影展和好聲音)、紅五月歌詠比賽、藝術節匯報演出、運動會等活動載體,為學生發展打造一個開放和創新的校園藝術空間,并提供別樣的校園文化休閑體驗。同時,還有30余個學生社團為學子展示才華搭建了平臺,提供了廣闊天地。
在教學管理上,學校以國家高考、中考教育改革發展政策為導向,堅持“向課堂要質量,向活動要效益”的理念,大力推行“減負提質增效”教學改革,實施“必修課+活動課+輔導課+自習課”的課堂模式,深入推進選班走班,全面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近年來,學校先后產生區內中考狀元11人,高考狀元8人,培育出了何青嶼、鄧朝彬、何智光、劉立立、鄒弘先、劉浩等進入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一流學府的優秀學子,數千名學生被市級重點高中、全國重點大學錄取,也有諸多精英學子到美國、英國、新加坡等高校求學深造。
在特色教育上,學校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品牌已在全市立足并享譽全國。近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參加國家、市、區級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課題30余項。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型大賽中,學校榮獲全國一等獎68項(其中研究論文24篇);在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中,學校連續12年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比賽,獲金牌15枚、銀牌16枚;學校還培養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10名;學校1000余名師生申請創意發明專利獲批;連續15年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0余人榮獲優秀獎;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2人、市長獎提名獎5人,渝北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13人;學校還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培育獎集體榮譽稱號。學校還成立了重慶市市級科技活動室、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師工作室。2016年,學校成功加入全國創新教育聯盟且成為核心成員學校,科技教育事業蒸蒸日上。2018年,學校被確定為重慶市首批創新教育試點學校。
在教師培養上,教師成長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是學校最豐富、最有潛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資源,為此,我們高度重視教師培訓提高工作,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一是積極探索校本培訓道路,組織教師參加寒暑假全員培訓,深化校本教研、集體備課、青藍工程、優課大賽、主題班會大賽、教師基本功大賽等活動常態,不斷激發教師學習熱情,讓教師在活動中成長進步。二是推出教師參加區級、市級、國家級的培訓,實地考察、觀摩學習國內知名學校,既有面對面講座交流研討,也有網絡線上培訓學習考試,從而開拓教師視野,提高教師業務能力。三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構建校際合作平臺。邀請市級以上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到校講課、講座,通過這種形式,讓老師們多多接觸專家,向專家學習。學校與英國德爾貝蒂中學、美國弗雷登斯堡基督中學結為友好學校,選派3名優秀中青年教師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的孔子學院任教交流。同時還選派教師到西藏支教,接收西藏昌都中學來校全程跟班學習鍛煉的干部教師,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據統計,我校教師參與各級培訓的機會約人均3次/年,除渝北區教師進修學校直接承擔的經費外,學校每年用于教師培訓的經費110余萬元。
學校發展引領教師發展,教師發展直接影響學生發展。擁有德才兼備、充滿愛心、甘于奉獻的關鍵教師群體,才能辦出最好的學校。學校關鍵教師群體指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必須做到知識、業務、管理“三過硬”,能團結和領導全組人員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備課組長為專業學科水平的優秀人才,備課、講課、輔導諸方面應成為年級學科教學的核心與代表,并負有培養和提攜后進的責任;骨干教師為中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者,能在學科教學中獨擋一面、承擔重任。學校制定了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把骨干教師培養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近年來,在區教委的指導下,我校按照引進優秀的人、用好現在的人、留住關鍵的人、培養未來的人的培養思路,加強領導,周密組織,認真落實骨干教師培養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大力營造優良環境,全面激發教師的成長激情,引導教師主動向“骨干”目標靠近。二是通過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加快各級骨干教師成長步伐。學校骨干教師每年做到“五個一”:即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一篇以上教研論文;上一次水平較高的公開課;帶領一名年輕教師成長;在校級層面以上作一場專題講座;參加一項以上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和實驗。三是積極推薦,爭取上級支持,拓寬骨干教師發展渠道。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厥鬃蛱?,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明天,我們信心百倍;立足今天,我們正昂首闊步。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發展浪潮中,全體松中人將繼承優良傳統、銳意改革創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精業、學生樂學、家長認可、同行贊譽、社會知名的巴渝名校而奮斗擔當。